夏季山东沿海的浒苔爆发问题已成为十余年来困扰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为切实解决环境保护实际问题,以实际行动实现回馈社会与服务社会的目标,“小蓝帽”保河护海志愿服务队组建“浒”尽其用项目团队并开展相关志愿活动。
项目团队由指导教师闫震和志愿服务队硕博研究生组成,团队着眼于浒苔的资源化利用,力争为生物材料促进微生物产生生物能源和调控全球碳排放提供理论支撑。7月17日,在指导教师闫震的带领下,团队前往即墨区鳌山卫街道滨海公园进行浒苔样品采集并带回实验室进行后续的处理和研究。
![](/__local/8/B0/04/71F904D78A5BD0426FF6A612735_B3031D0C_2A653.jpeg)
团队成员对浒苔进行相关处理并获得浒苔生物炭,并保存剩余浒苔样本用于未来其他研究。通过前期文献调研,团队从技术较为成熟、应用较为广泛的厌氧发酵过程入手,设计梯度预实验,在模式产甲烷古菌Methanosarcina acetivoransC2A纯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不同量浒苔生物炭,探究其对于厌氧发酵最重要的过程——产甲烷过程的影响。前期预实验证明,浒苔生物炭的加入可以促进产甲烷古菌的生长和甲烷产生速率。
![](/__local/9/B6/04/7C8CF5FD542BD7C515001E2A770_4753CF5E_2284D.png)
![](/__local/D/35/68/45566FF93C2F7938A071F1435D9_43A69023_30C78.png)
“十四五”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都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团队会探究浒苔生物炭作用于产甲烷菌产甲烷、甲烷厌氧氧化,光和细菌产氢等过程的机理,并通过改变浒苔生物炭的尺度和烧制条件,综合能耗、产率、促进生物能源产生效果等方面,应用数学建模的相关方法,探究浒苔生物炭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论最优解,力争为“碳中和”目标贡献“小蓝帽”力量,践行环保人的初心使命。
【作者:黄睿 房友帅 摄影:唐楚言 审核人:桑伟林 编辑:杨钰哲 责任编辑:王靖鸥】